彭学明
《人民文学》2017年10期
上:看春风,春风徐徐入心田
一
十八洞是湘西的一个苗族村落,因村落里有十八个山洞而得名。十八洞是因为习近平总书记的到访而声名远播的。
去湘西十八洞采访时,正是四月。十八洞的四月,像一个急急赶路见情郎的苗姑娘,穿着刺绣的花衣,戴着闪亮的银饰,打着一把花花伞,边走边哼着苗族情歌。足盏摇过的山峦,山峦一片春色。银饰拂过的层林,层林一片锦绣。情歌飘过的水波,水波一片清明。春天了,十八洞的一切都崭新新的,脱胎换骨。山是崭新新的青,水是崭新新的碧,树是崭新新的绿,花是崭新新的艳,天是崭新新的蓝。就连阳光,都是崭新新的金黄。油菜花一片片地开在田间地头,像金黄的地毯,厚实而软绵。桃花一树一树地开在房前屋后,桃红的花香横斜于一溜一溜的瓦脊和炊烟间。远山近岭里,那一坡坡霞光遍地的映山红、一洼洼白雪皑皑的梨花、一团团红白相间的樱花和一丛丛叫不出名字的野山花,都组成春天最美的图画,明媚斑斓,次第铺展。那满山遍野的绿呀,新鲜清嫩得水灵灵的、油亮亮的,是雨丝刚刚滴翠的绿,是光彩刚刚描摹的绿。
去十八洞,完全是追随着习总书记的足迹去的。当我从电视上看到习总书记二〇一三年十一月三日到十八洞走访视察、访贫问苦时,有说不出的惊喜和激动。呀!习总书记去我们湘西了!习总书记还去花垣了!湘西是我的家乡,花垣县是我母亲的出生地,习总书记到了湘西,就像习总书记到了我家一样,说不出的亲切和温暖。看完新闻,我就期待有一天能去十八洞看看,感受感受习总书记对家乡的关怀和深情。
到了十八洞,清一色的木板房正闪立两边迎接我们。一个寨子的木板房,像一个寨子的老人,都有了年纪和资历,深一脚浅一脚依山而行,傍地而立,或蹲或坐或站或卧,夹道欢迎。赭红的木板壁,黑色的瓦屋顶,蜿蜒的石板路,成了十八洞寨子的三色堇。
村口第一家就是石爬专大姐家。石爬专大姐出名,不仅仅因为她是习总书记走访的第一家第一人,还因为她面对习总书记时的那份纯朴和自然天成。
免不了,石大姐又要给我们复述她见到习总书记的场景,梦一样的场景。她说她太幸福了,讲一万遍一亿遍都讲不厌。
石大姐是用湘西苗话给我们复述的。她说,那天来了好多人,我也不晓得来的哪个,就坐在屋门口看热闹。没想到来的是习总书记,更没想到习总书记还到我屋门口停了。你们看,你们没有我幸福吧?你们坐在北京看不到习总书记,我坐到屋里看到习总书记了,习总书记到屋里看我来了,你们讲,我好幸福啊!
说这些时,石爬专大姐花一样的幸福笑容一直从心里开到脸上,灿烂而生动。
习总书记离开十八洞后,她一到晚上就守着电视看《新闻联播》,等着看习总书记。现在,她家自己生活好了,电视是政府送的,再不用跑到别人家里看了。
她说,真的要感谢习总书记,感谢党和政府。我以前吃没得吃的,穿没得穿的,要什么没有什么,现在要什么有什么,我这几年都杀了年猪,一年四季餐餐都有肉吃,神仙过的也就是这样的日子了。
石大姐年轻时,是远近闻名的美女。如今虽然快七十岁了,岁月没有消融她的美丽,她依然容光焕发,精神矍烁。可是,美丽并没有给出身穷家的石大姐带来一丝一毫的财富,她穷了大半辈子。她没有读过一天书,不认识一个字,连县城都没去过。她十几岁就嫁给了同样贫穷的施吉文,生了两个女儿。尽管夫妻俩一天到晚勤爬苦做,还是改变不了贫穷。大女儿生了四个女儿,二女儿生了两个儿子,不但都不在身边,还都穷得帮不了石大姐老两口一分钱一两米,只能靠石大姐老两口自己养自己,自己顾自己。石大姐的丈夫施吉文七十多岁的人了,还自己一个人背起一百多斤的石头砌屋门前的阶沿,扛起一百多斤的打谷机到田里打谷子。前年,我去石大姐家时,还看到了施吉文老人,他趴在窗口上默默目送我们远去的身影,被我拍成了照片,放进了十八洞的相册。不想,他去年十一月因脑萎缩驾鹤西归了,这张照片,成了他最后的留影。两根相依为命的稻草,突然有一根断了没了,另外一根该多么悲伤和孤独。
幸好,村里来了精准扶贫的工作队。石大姐的老伴还在世时,花垣县扶贫工作队就对石大姐一家因地制宜,进行了精准扶贫,帮助她种上一亩多黄桃和冬桃。如今桃树已经开花挂果,丰收在望。
石大姐的老伴去世后,县委县政府担心石大姐一人孤苦无依,特地给石大姐的小女儿做工作,请她把一家的户口,从保靖县迁回十八洞,以照顾石大姐。同时,分头给十八洞村民做工作,请村民接纳石大姐小女儿一家安家落户。考虑十八洞游客多,到十八洞的游客又都要到石大姐家看看,县委县政府布置扶贫工作队,帮助石大姐在家开了一个经销店,卖饮料、糖果、方便面等日用品,开业当天,营业额就上千。令我惊奇的是,她还卖有关于湘西的文学经典作品,销售收入近万元。
说着话,石大姐从房间里拿出了一个红绸包。我问,这是什么?陪同采访的十八洞村第一支书施金通抢着说,这是石大姐的传家宝,来了贵客,她才拿出来。石大姐把红绸一层层解开,露出一本书来,原来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施金通说,石大姐听人说到这本书,就托人要买,我们扶贫工作队就给她送了一本,她激动得捧在怀里不肯松手,连说感谢。
因为是石大姐珍藏的习总书记的书,有个游客要花一万块钱买这本《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石大姐坚决不卖。石大姐说,我们习总书记写的书,我怎么能卖给你呢?再多的钱也不卖,这是传家宝!
离开石大姐家时,石大姐拉着我的手,久久不肯松开。她说,你能不能给习总书记带个信,让他莫牵挂我们,安心工作,我们现在什么都好,你跟他讲,我们都好想他,让他今年转屋里来过年。
“转屋里来过年”,这纯粹是对家里人说的话,对最亲的人说的话,石大姐从骨子里把习总书记当作自己家里人、当作自己最亲的人了。
二
去看的第二家,是施成富家。这是习总书记到访的第二家。习总书记的“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方略就是在施成富家座谈时提出的。
相对石爬专大姐家木屋的古老沉静,施成富家的木屋显得新鲜生动。施成富家是这个寨子最高、最宽的,用湘西话说,敞亮。进家门前,有一个小小的朝门,是迎宾的。朝门上有一块木匾,上书着醒目的几个大字:巧媳妇。穿过朝门,是一段十来米的石板路,过了石板路,就是施成富家的小木屋。小木屋是新翻修的,没有岁月沧桑的陈年旧色,而是时间刚来探访的新鲜印记。墙壁的木板是新的,玻璃的门窗是新的,厨房和厕所贴的瓷砖是新的,柱子和门框上的对联也是新的。门口上贴有一个大大的“福”字,房檐上挂有几个小小的灯笼。整个房屋还全用桐油刷了一遍,铮亮铮亮的,好像桐油把阳光全凝固在了木板上一样。轻轻一嗅,桐油的清香,木板的清香,阳光的清香,都从房屋里散发出来。这些变化,都是习总书记来到十八洞后发生的。
家门前,是一个石板铺就的坪院,湘西人叫坪场。这是当时习总书记与施成富一家座谈的地方。
是的,那是他一家人最幸福的场景。说起习总书记来访,施成富一家的幸福溢于言表。施成富的爱人龙德成有七十七岁了,淡淡的皱纹和深深的古铜肤色虽然也昭示了岁月走过脸上的痕迹,但心里却一点也不留岁月的风霜,行动也看不出岁月的沉重。爽朗的性格和敏捷的身手,证实了她的“年轻”。
我问:看到习总书记,你不紧张啊?
龙德成说:那紧张什么?他是国家主席,全国人民都是他的亲戚,我看见他就像看见亲戚一样,一点都不紧张。
施成富说:我也一点都不紧张。习总书记一点架子都没有,好和气,一脸的笑。
到了施成富家,习总书记看得很仔细,粮仓、卧房、厨房、猪圈、卫生间都看了,也问得很仔细。然后,又在施成富家旁边的田边地头走了走,看田边地头种了些什么。
施成富家前面是一大片莽莽苍苍的青山。站在施成富家门口,就会更真切地看到十八洞的面容。原来十八洞不但是坐落在几座大山的台地上的,而且是在附近山峰最高的台地上。虽然,十八洞依然是山的世界,但经过山与山的千回百转,十八洞一下子开阔起来。到了十八洞,这个世界一下子能够望得见远方,看得见天际了。于是,你就知道你来到了山的最高处,知道十八洞就在山的最高处。近处,远处,再远处,更远处,都是一层层错落铺排的沟与壑、岭与峰,是一幅幅山的墨线勾勒出的丹青和水彩。那沟与壑、岭与峰,都随着极目所至,一层一层,由山变岭,由岭变峰,由峰变巅,由巅变尖,最后变成点、变成线、变成辽阔的地平线或者天际线。放眼望去,那一望无际的深远辽阔,就像一望无际的海洋,千万山峦山峰航行,千万山巅山尖扬帆。
就这样面对着前面一条条绵延而妩媚的风景线,习总书记坐下来,对村民和干部,嘘寒问暖。
就这样面对着前面一幅幅震撼人心的壮丽画卷,习总书记坐下来,对村民和干部,殷切嘱托。
背后,是一片宁静祥和的民居,一群灿烂质朴的百姓,一座坚实嵯峨的靠山。
水,电,路,医疗,教育,农业产业,乡村旅游,留守老人、妇女、儿童,习总书记一一进行了询问和了解。村民和干部一一进行了回答。拉家常的贴心话,贴心话的拉家常。十八洞百姓的质朴真诚,习总书记的平易亲和,使得整个考察座谈其乐融融。
习总书记明确指出,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三件事要做实:一是发展生产要实事求是,二是要有基本公共保障,三是下一代要接受教育。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想方设法,把现实问题一件件解决,探索可复制的经验。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宏伟战略,就是这样飞越千山万水,唱响中国的。
八十岁的施成富和七十七岁的龙德成有三儿一女,十个孙子孙女,四个重孙,四世同堂。儿孙们都在外打工,只留下老两口和几个重孙相依为命。儿子施全友在浙江打工时,在《新闻联播》上看到习总书记到了自己家里,激动得几天几夜没有睡着。他跟远在广东打工的未婚妻孔铭英发短信说:习总书记到我家了!正在炒菜的孔铭英根本不信,回信说:你尽讲胡话!施全友急了,继续短信:真去我家了,你看新闻!孔铭英还是不信,回信说:你发烧讲胡话吧?你个神经病,懒得理你!施全友更急了,一个电话过去,给孔铭英绘声绘色地说了老半天。孔铭英这才有点相信,上网搜索,真搜到了习总书记到十八洞施全友家的消息。施全友想,习总书记到了十八洞,提出了精准扶贫,十八洞肯定不会落后,肯定会想方设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十八洞的一分子,特别是接待过习总书记的光荣家庭,更不能落后,更应该想办法脱贫致富。
一回到村里,施全友就感到不寻常的变化。首先是外界对十八洞的关注度前所未有的高。默默无闻的十八洞,因为习总书记的到来,全国闻名,不断有人到十八洞来参观。而到了十八洞的人又都会到他家来看看,于是,他就想在自己家里开一个农家乐。他把这个想法告诉给未婚妻孔铭英时,孔铭英照样认为这是天方夜谭,不相信会有那么多人跑那么远的路到十八洞。孔铭英说,穷山恶水的,哪个会跑来吃苦嘛?施全友就信誓旦旦地告诉她是真的,并给她发了很多游客的图片,特别是发了不少同村人开农家乐生意火爆的场面。说,十八洞有人开农家乐已经发大财了。
孔铭英信以为真,也就辞了工作,跑到十八洞来了。来了才知,施全友给她发的那些照片不是十八洞的,而是相邻的吉首市德夯风景区的农家乐。
孔铭英是重庆秀山县人,与花垣县一河之隔。民风相同,习俗相同,饭菜味道也一样。她跟施全友是网上结缘认识的。第一次到施全友家时,家里的破败她终生难忘。矮小的房子破旧得像几根芭茅杆撑着,歪歪斜斜,摇摇欲坠。门是坏的,窗是坏的,床是坏的。猪就睡在床铺底下。厕所是两根树筒子铺在上面,稍不小心就会掉到茅坑里去。她待上一天就待不下去,打道回府了。
好在扶贫工作队进行民居改造,施全友家的住房和厕所得以修缮一新。尽管条件改善了,可十八洞的山高路远,贫穷落后,依然超乎她的想象。所以,她曾几次断了将终身托付给施全友的念头,只是作为一个普通朋友交往。可是,她又念着施全友一家对她的好,舍不得断然拒绝,就这样将信将疑地又来到了施全友家。
没想到,施全友居然是用其他地方的照片把她骗来,真是气不打一处来。不过,很快孔铭英的气就消了,一是公婆对她这个未来的儿媳妇特别疼爱和信任,一来就把家交给她管。二是她也的确看到有游客到十八洞来,到公婆家来,施全友并没有完全骗她。再说,自己未来的丈夫能够穷则思变,是好事,嫁给这样的丈夫,可靠。于是,她决定跟施全友开个农家乐试试。反正田里地里,什么都是现成的,只需要多买些碗筷而已。
接待的第一批客人只有两个,来自长沙。客人要了一个青椒炒肉,一个豆芽,一个汤。是孔铭英的手艺。客人边吃边一个劲地叫好,直说乡下的饭菜就是好吃,比城里的任何山珍海味都好吃!并说,来十八洞看到了好风景,吃到了神仙饭菜,没有白来。吃完,也没问要多少钱,直接给了两百元。
孔铭英说,可真把我们一家人都吓坏了,就一个青椒炒肉,一个豆芽,全不值钱,送了两百元,好像我们开黑店一样,坚决不要!就当是客人路过我们这里走累了,到我们屋歇下脚,哪能收钱?何况这么多钱。
客人坚决要给,孔铭英和施全友坚决不收,要收也只肯收五十元。推来推去,双方各让了一步,收了一百元。临走,客人一再嘱咐和鼓励孔铭英和施全友,菜就坚持这样的味道,城里人吃不到的味道,一定会红火。
这第一餐农家乐,就这样以主客双方发自内心的真诚和满意收尾。主客双方就此成了朋友。客人回长沙后,介绍了很多朋友来施全友家。孔铭英和施全友后来将自家的农家乐起名“巧媳妇”。
正如客人所料,施全友和孔铭英两口子开的农家乐以价廉物美和真诚热情闻名遐迩,越来越红火。凡是来这儿吃饭的都是三十元一个人,八个人一桌,一桌十个菜,哪个菜吃完了,就免费添加,管吃饱吃好,还不浪费。这几年,每天的客流量多的时候有一百多人。最忙的时候,一天有三百多人。有一次,孔铭英数钱时,竟不小心被钱刮破了手指,鲜血直流。客人开玩笑惊呼:哇!老板娘数钱手都数出血了!
一户带动一村人。仅孔铭英和施全友居住的这个小组就开起了七八家农家乐,家家都是按三十元一人、菜不够就加的标准来接待客人,都很火爆。
孔铭英和施全友不但热热闹闹地办了婚事,还新盖了房子,买了小轿车,名副其实地脱了贫致了富,过上了美好的幸福生活。孔铭英说,有部电视剧叫《媳妇的美好时代》,我就是那个赶上了美好时代的好媳妇,我公婆就是赶上了美好时代的好公婆。
施成富说,感谢习总书记,习总书记若不到十八洞来,我们就过不上这样好的日子,我那小儿子就不会引来这样好的媳妇。其实,我前面两个儿子都结婚了,但家里太穷,有个儿媳妇吃不了苦,离婚跑了。现在,我三个儿子都过上了好日子,媳妇们又能干又孝顺,我们两个老的,就是死了也放心了。
孔铭英说,我们家变化的,不仅是物质上的变化,还有精神上的变化。不讲别的,就讲我婆婆。我婆婆从小命苦,父母很早就死了,一个哥哥和一个弟弟都被土匪抓走,生死不明,婆婆一个人成了孤儿。婆婆认不得一个汉字,讲不得一句汉话,哪里也不敢去,就连乡政府都没去过,去了怕找不到路回来。唯一出过的一次远门,是七十年代跟大家一起坐手扶拖拉机帮牛奶场割牛草,割着割着,跟大家走散了,找不到路了,又不会讲汉话,坐到路边哭,是好心人把她送回来的。我们屋里虽然买了电视,我婆婆根本听不懂,她听起来都像鸟叫,都要我公公翻译。去年,我讲给她买部手机。她不要,说,她哪里也不敢去,拿个手机也不晓得按哪里,像拿一个手电筒。现在不同了,天天嚷着跟我学讲汉话,认汉字,什么“你好”“谢谢”“吃饭”“慢走”“请坐”“麻烦了”这些最常见最简单的日用汉语,她都会了。
施成富笑着说,你们不晓得,她学讲汉话学出好多笑话。客人跟她讲“感谢”,她本来应该说“不用谢”,不会讲,就讲成了“没有谢谢”。我大儿子就住在我屋下面,也开了家农家乐,她喊客人到大儿子屋里吃饭,本来想喊:快去,到老大屋下面吃饭去。却喊成了:快去,到老大屋下面去!客人们就讲,我们不要面,要饭!
龙德成见老伴笑话自己,笑着把施成富一拍:你还笑我,你看你小时候吃糖吃多了,把牙齿都打落完了,笑得难看死了!然后得意地张开嘴巴,指给施成富,你看我,你看我,满口白牙,一颗都没打落。
沉默寡言的施全友听着也来了神,对我们说,你们不晓得,我娘还要我教她认手表、认时间,还赶时髦,要我们给她买双高跟鞋。天黑了,没有客人时,她就穿着高跟鞋,扶着墙壁学走路。夕阳红,老来俏!
一家人,都笑成了春天的一朵花。
临走时,我们问,你们有什么心愿?
施成富说,我们没什么心愿,就是牵挂习总书记,他操劳这么大一个国家,太不容易了,千万要保重身体。看他无日无夜地操劳,心疼。我们乡里人没有什么好东西,就是些腊肉、香肠、糍粑、小河鱼、土鸡蛋,都是你们城里人讲的没有污染的原生态,一直想给习总书记寄一点,补补身体,不晓得怎么寄,不晓得你们能不能帮我们。
我说,帮不了。
龙德成急切地用苗语跟施成富和一家人说了一句什么,我们没听懂,问孔铭英,你妈妈说什么?
孔铭英笑,我妈让我们求你们想办法把东西带给习总书记。
我听后,想了想说,我把你们的心意写进文章里吧,习总书记如果能看到,就晓得你们的心意了。
龙德成又用苗语说了句,文章又不能当饭吃,习总书记还是吃不到我们乡里的东西。
施成富反驳老伴,说,写,一定要写!不写,习总书记就不晓得我们好想他。
孔铭英补充说,我最想的,是盼望习总书记能够再来看看十八洞,再来屋里看看、坐坐,我要亲自炒几个好吃的菜,招待习总书记,表达表达我们老百姓对他的念想和心意,不晓得这个愿望能不能实现?
三
在十八洞,我们还特别去见了一个叫龙先兰的小伙子。小伙子是真正的帅哥,大眼睛,柳叶眉,桃红脸,香蕉鼻。既硬朗,又清秀。用湘西话说,是标后生、人尖子。小伙子刚刚结婚,所有门楣和柱子上还贴着喜气洋洋的结婚对联和“喜”字。新婚的喜气,还生动地在他脸上泛着光晕。龙先兰一九八七年生,今年正好而立之年。可是因为家庭的变故,用他自己的话说,前些年都白活了。因为父亲去世,母亲改嫁,龙先兰成了孤儿。亲情和管理的缺失,使他伤感、无助,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孤独、暴烈。酒,成了他排遣一切的良药。酒里逃避,酒里麻醉,酒里欢愉,酒里疗伤。哪里喝,哪里醉;哪里醉,哪里睡。无论在家乡劳动还是在他乡打工,人们会经常看见一个年轻帅气的酒鬼酣睡路旁。父老乡亲和他自己都以为这辈子就这么完了,以为他这一辈子就是一个酒鬼、酒糟和酒渣子了。不想,习总书记对十八洞的造访,让他起死回生,活过来了。
习总书记到十八洞时,他正在广东打工。开过机床,做过零部件加工,还做过玩具。他当时不知道习总书记去十八洞访贫问苦的事,是家乡的伙伴抑制不住兴奋打电话告诉他的。他又抑制不住兴奋告诉了打工的工友们。工友们得知习总书记所到的地方是他的家乡后,就告诉他,不要再打工了,赶快回去,你们那儿肯定要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龙先兰就这么回到了十八洞村。
回到十八洞的龙先兰,第一件事就是找当时还是村主任的施金通要钱。施金通说没有,他不信,又找到当时的扶贫工作队队长龙秀林要钱。
龙秀林说,先兰,有了党的关怀和温暖,有了脱贫致富的思想、政策和理念,就是最大的财富、最大的钱。扶贫不仅仅是扶钱,更主要的是扶志,“等、靠、要”是没有志气的表现。你回来了,是好事,说明你有眼光,看到了我们十八洞的未来和希望,我和扶贫工作队的人会全力支持你、帮助你。
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这样一匹野马彻底收心,好好发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龙秀林在做十八洞第一任扶贫队长之前,是中共花垣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是做人的思想工作的。所以,他决定就从“人”上做龙先兰的文章。他知道,寨子上很多人瞧不起龙先兰,不把龙先兰当人看。他很有必要做出个样子给大家看,那就是把龙先兰当人看,让龙先兰重拾做人的尊严。他也知道龙先兰破罐子破摔,是因为亲情缺失,孤独无望。一个冰冷的、缺爱的人需要爱来抚慰、需要爱来回暖,一个在醉酒里走夜路的人,需要爱来为他点亮、把他唤醒。于是,他说,先兰,你爸爸妈妈走了,你哥哥来了,以后,我就是你哥哥,有什么难处,有什么想法,有什么委屈,都跟哥哥说,哥哥会尽最大能力帮你,哥哥不会丢下你。
龙秀林不是说的场面话,而是真的把龙先兰当作自己的弟弟去关心、关爱。在十八洞的日子,一有空他就会去龙先兰家,跟龙先兰聊家常、聊世界、聊人生。有时候,买来油盐米菜,就在龙先兰家做饭吃,甚至喝一两口。喝一两口的目的,是为了控制龙先兰的酒量、酒欲,不让他喝多、喝烂,能够自己当止就止,甚至自动放弃,见酒不沾。过年时,他还把龙先兰带回家里一起过年。龙秀林的父母和爱人,都把龙先兰当作亲人,给龙先兰买了礼物,封了红包。
给龙先兰温暖,不是把龙先兰养起来,是为了给龙先兰力量,让他励精图治、奋发图强。所以,龙秀林又以扶贫工作队的名义给龙先兰联系了怀化市安江农校,给龙先兰交了学习培训费,让龙先兰去学习培训,见世面,长知识。两个月的学习,龙先兰极为认真,特别是在学习期间参观农业科技园、农业产业园和农业观光园时,他感受很深。龙先兰说:“我就是通过实地参观学习这些农业科技园、产业园和观光园,才深刻体会到习总书记说的因地制宜真是太好了。那些农业产业做得好的,都是因地制宜做得好的。我就开始想十八洞是什么条件、有什么优势,我怎么因地制宜,在十八洞发家致富。想来想去,我想到了养蜂。十八洞花种多、花期长,阳光充足、日照时间长,空气清新、全是负氧离子,没有任何污染,所以,十八洞野蜂很多,特别适合蜜蜂生存。于是,我就想养蜂、割蜜,通过养蜂、割蜜发家致富。”
当龙先兰把这些想法告诉龙秀林时,龙秀林特别高兴。他知道,这匹野马再也不是一匹醉马,将会是一匹骏马了。这匹野马开始有志、有智、有力了。他立刻帮龙先兰联系了花垣县的养蜂专业户,让龙先兰学习养蜂、割蜜。天资聪明的龙先兰,很快就掌握了养蜂割蜜技术。学成归来的龙先兰试着养了四箱野蜂,当年收入五千多元。今年养了五十多箱,可产原生态蜂蜜五百斤,一斤两百元,年收入十万元。
龙先兰说,我这是在山里捡了十万元啊!山是野的,花是野的,蜂是野的,蜜也是野的,我不费吹灰之力,不是捡的是什么?
说是捡的,其实是辛苦得来的。为了掌握蜂群的生活习性,他每天都会蹲在蜂箱前观察,甚至跟着蜜蜂,观察蜜蜂采蜜。久而久之,他能肉眼看出蜜蜂的喜怒哀乐,分别出哪只蜜蜂是门卫、哪只蜜蜂是清洁工、哪只蜜蜂有心事、哪只蜜蜂有喜事。对这些蜜蜂,他就像对待自己的小宝宝。雨天,他会盖上薄膜,为蜜蜂遮雨;冬天,他会披上棉被,为蜜蜂御寒;有事没事,他都会跑到养蜂场,看看蜜蜂们是否安全,以防有什么动物钻进去搞破坏。生活的甜蜜,是用辛苦的汗水换来的。
有了钱,就有了找女友娶媳妇的底气。在扶贫工作队为十八洞青年举行的相亲会上,龙先兰认识了一个叫吴满金的女子。哥爱妹有情,妹爱哥有意。十天半月就糯米粑粑滚白糖,越滚越黏糊,越滚越甜蜜。本以为白糖溶进粑粑里了,吴满金的父母却坚决反对。吴满金的母亲就是从十八洞嫁出去的,娘家的情况哪能不知?他们不相信龙先兰这么快就成为好人了,坚决不允许吴满金跟着这么一个烂人。
龙秀林哪能看到一对鸳鸯被棒打,以龙先兰亲哥哥的身份,亲自带着龙先兰上门求亲,之后又带着龙先兰上门认亲。扶贫工作队队长都这么看得起未来的女婿,吴满金父母终于不再固执己见,把吴满金嫁给了龙先兰。
迎娶吴满金那天,几十面苗鼓敲了一天一夜,几十个苗歌手唱了一天一夜。整个十八洞的人都去了,整个扶贫工作队的人都去了,在十八洞检查扶贫工作的花垣县委副书记彭学康得知后,也特地赶去给龙先兰和吴满金道喜祝贺,还送了红包,随了贺礼。当得知龙先兰和吴满金想注册一个蜂蜜商标却不知道怎么注册,也不知取什么名好时,彭学康把龙先兰和吴满金名字各取一字,取名“十八洞金兰野生蜂蜜”,以纪念小两口结金兰之好、过甜蜜日子,当场安排工商部门帮他们注册。那婚礼真是简朴而风光啊!龙先兰感动得当场落泪。婚礼上,他动情地说,三年前,我什么都不是,就是路边上的一个酒鬼、穷鬼、癫子、醉汉,三年后,我脱贫了致富了、结婚了脱单了,我要感谢乡亲们不嫌弃我、没有抛弃我,感谢扶贫工作队亲人一样关心我、拉扯我,更要感谢习总书记,没有习总书记来十八洞关怀我们、鼓励我们,我就不会回到十八洞,就不会攒劲搞,就不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还要攒劲搞、加油干,用实际行动感恩政府,回报社会。
龙先兰没有食言。新婚后,他不但与吴满金相亲相爱,勤俭持家,还牵头成立了十八洞苗大姐养蜂合作社。他把十八洞的五户贫困户组织起来,给他们免费传授养蜂技术,一起养蜂,一起割蜜,一起销售,把养蜂做成了十八洞的品牌产业。他们的蜂蜜坚决不掺一滴水,坚决不放一粒糖,卖诚信蜜,卖良心蜜。结果越卖越红火,越卖越有名。以前,一斤野生蜂蜜只能卖到一百元,如今,一斤两百元还供不应求,早被人预订完了。龙先兰说,我们这是干甜蜜的事业,越干越起劲。
龙先兰不但带领同村贫困户共同脱贫,还开始积极带头,参与各种公益事业。民居改造,村路整修,农田水利,他都不用招呼,积极参与。十八洞有很多野生动物和珍稀植物,但却经常被盗猎、盗伐,龙先兰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主动向扶贫队请缨,组织了护林队,他当队长。护林队的年轻人们,每天都在山林里轮流站岗、放哨、巡逻,抓盗伐盗猎者,促环境保护。为了宣传环境保护,维护十八洞的美丽家园,龙先兰和护林队的年轻人们还别出心裁地赤裸上身,贴满树叶,一人身上写一个字,站成一排,就是“保护森林,爱护家园”“保护家园,造福子孙”。他们还把这些宣传活动拍成照片,放到网上,以引起更多人关注环境保护、爱护美丽家园。
一个昔日流浪的醉鬼,成了乡村文明的模范。
让我感动的是,这个过上了甜蜜日子的苗家青年,一样不忘甜的根源。当我们问他有什么心愿时,他跟石爬专、施成富两家人一样,最想的,是给习总书记带两斤野生蜂蜜,让习总书记也分享分享一个十八洞孩子心中的甜。
幸福的脸上,春风和畅。那陶醉的眼神,好像他已经把蜂蜜送到习总书记手上一样。
是的,走进十八洞,十八洞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是幸福的,也是甜蜜的。幸福而甜蜜的春风,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和心里,变成花朵,次第盛开。
下:描秋色,秋色如许好灿烂
一
再去十八洞时,已是秋天。
秋天的十八洞,依然是满眼绿色和青翠,满眼的山花在一片碧绿和苍翠中摇曳起伏,灿烂绽放。一丘丘稻田,成熟的稻谷铺开一片金黄,一框一框的,一帧一帧的,一幅一幅的,一层一层的,像画家笔下的写意。山风吹过,稻浪翻滚。桃子、李子、板栗、猕猴桃等果实,也一坡坡、一山山地挂着,像秋天的诗句,一行一行地连着、吊着,肩靠肩,头挨头,脸贴脸,嘴亲嘴,有的是字,有的是词,有的是标点符号,韵脚和旋律,都迤逦柔美,诗中有画。
曾几何时,十八洞不是这般模样。
十八洞坐落在湘西深深的大山里。钻进去,你看到的,除了山还是山。一座座大山小山,连绵起伏而又伟岸陡峭地挺立在那里,铜墙铁壁般地组成了一个山的世界和王国。山是湘西的筋骨,没有山,湘西就没有依托和依靠。山也是湘西的枷锁,有了山,多少人祖祖辈辈没有走出过这片天地。所以,整个湘西都是山做的,山做的湘西,山一样的博大和雄浑,山一样的沉重和艰辛。十八洞,是山的模样和缩影。贫穷的十八洞村,人均纯收入只到一千六百六十八元,五百三十三人处于贫困线以下,三十多位四十岁以上的单身汉娶不上老婆。村里账面上没一分可供支配的钱。
为了带领全村摆脱贫穷,时任十八洞村主任的施金通,和村里一起长大的杨建军等几个年轻人,把十八洞的山、水、洞全钻了一个遍。他们还请县电视台拍了十八洞MV,做成光碟,散发给有关单位和企业,希望以此找来投资商、金凤凰。
没想到,习总书记代表党中央来十八洞了!施金通有说不完的激动。
而湘西州、县两级党委、政府则很清醒地意识到,花垣县和十八洞人不能只把习总书记来到十八洞当作幸福和荣耀,更应该当作责任和使命,应该按照习总书记的指示,以十八洞为蓝本,探索出一条“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路来。湘西州委书记叶红专在传达习总书记视察湘西指示精神时强调,我们要以习总书记来到十八洞为契机和动力,不辜负习总书记和党中央对我们的巨大关怀和殷切期望,把十八洞建设成“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样板,而且坚决防止用烧钱的方式“造盆景”、垒大户,要建成扶贫模式可以复制的样板,以实际行动向习总书记和党中央汇报。
要精准扶贫,就得先摸清楚哪些人是真贫困,为什么贫困,怎样改变贫困。用花垣县委书记罗明的话说,要摸清“底子”,解决好“要扶谁”的问题;结成“对子”,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对准“靶子”,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
花垣县委派驻十八洞的第一任扶贫队长是龙秀林。龙秀林到了十八洞后,他在十八洞的一些亲戚奔走相告,认为龙秀林来了,他们这些亲戚脸上有光,也可沾光,他们可近水楼台先得月,得到更多关照。没想到,龙秀林先召集十八洞那些沾亲带故的人开了个小会,告诉他们不仅沾不了光,还要借他们的光,要他们都第一个支持他的工作。亲戚们都懂情懂义,纷纷表示支持他的工作,不给他和扶贫工作队出难题。有的亲戚还开玩笑说,晓得你靠不住,我们就没想过要靠你,再说,我们也是懂道理、明是非的。
有了亲戚们的这些话,龙秀林心里就有了底。他和扶贫工作队按照县委县政府精准底数、公正公平、防止“富人戴帽、穷人落榜”等优亲厚友现象出现的指示,在十八洞召开村民大会,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对贫困户一一进行甄别,制订了《十八洞村精准扶贫贫困户识别工作做法》,制定“十八洞村贫困农户识别九个不评”的标准。家里有拿工资的不评,在城里买了商品房或在村里修了三层以上楼房的不评,打牌赌博成性的不评,好吃懒做的不评,阻挠公益事业和当地经济发展建设的不评,拥有大中型农业机械、农用车、矿车、面的、轿车、中巴及经营性加工厂的不评,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不评,不履行赡养义务的不评,全家外出打工经通知不回家的不评。“九不评”标准,清晰明了,精准科学,每个家庭对号入座;不能对号入座的,有广大群众帮你对号入座,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有了这九个标准后,再按照“户主申请、投票识别、三级会审、公告公示、乡镇审核、县级审批、入户登记”七道程序,把识别的权力交给群众,及时张榜公布结果,对识别工作实行全程民主评议与监督,确保识别公开、公平、公正。
在第一次精准扶贫的贫困户识别评议会上,村会计龙太金第一个站起来说:我家买有一个双排座车跑运输,我不属于贫困户,请大家莫投我票。有人开玩笑说,你都买车了还贫困户,肯定不会投你票,你想投也不投,你都成贫困户了,那我们就是贫贫困户了。
龙太金,是龙秀林父亲那边的远房亲戚,龙太金的表态,给这个贫困户识别评议会注入了第一缕公正公平的清风。
见龙太金表了态,龙秀林的另一个表亲施再杰也站出来给大家声明表态:大家也莫投我,我家盖了楼房,房子好大呢!贫困不敢到我屋住,怕了跑!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见龙秀林的两个表亲都表了态,那些真正不贫困的人,谁也不再争戴这顶贫困的帽子,不再占国家的一点便宜。十八洞就这样通过识贫、校贫、定贫“三部曲”,把真正的贫困户、贫困人口全部找了出来,准确识别出贫困户一百三十六户,共五百三十三人,占全村总人口的百分之五十六点八,群众民意测评满意率达百分之百。
精准识别了贫困户,就得精准把贫困的脉,找贫穷的根。通过调查研究,扶贫工作队了解到,十八洞之所以贫穷,首先是环境恶劣,十八洞虽然山山是奇山,可山山是穷山;虽然洞洞是奇洞,可洞洞是穷洞。其资源极为有限,人均零点八三亩耕地,按当年标准单位土地亩产值要达到三千元以上才能脱贫,全部种经济作物肯定不现实,要靠土里刨食脱贫,很困难。其次是没有基础,水稻、玉米、烤烟都是小打小闹,经济作物很少上百亩,特色养殖不上百头,没有支柱产业和特色农业,有也不成规模;村地域广、居住散,村内基础设施不完善,农网改造尚未进行,宽带网络还未进村。第三,没有文化,六个村民小组,二百二十五户人家,九百三十九人,一百五十人文盲,三百八十五人只读过小学,二百九十五人初中文凭,八十一人高中文凭,大专以上文化的仅有二十八人。第四是群众基础差,十八洞是个合并村,由原飞虫、竹子两村合并而成,村民面合心不合,很多事情上都各吹各的调,相互拆台。
针对这种现状,湘西自治州州委州政府和花垣县委县政府多次集体会诊,商讨怎么样才能开出具体的十八洞精准扶贫良方,通过十八洞这样一个点来完成以点带面的精准扶贫攻坚任务。湘西自治州州委书记在习总书记视察十八洞的第二天,就组织州委州政府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和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在十八洞关于扶贫的指示精神,传达习总书记对湘西各族人民的深切关怀。之后又先后十多次带队到十八洞调研,强调一定要按照习总书记指示,结合十八洞实际,注重激发贫困村、贫困户内部生产动力,从民居改造、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方面入手,重点发展乡村旅游、特色农业产业,并亲自审定了十八洞民居改造、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工作方案。花垣县委书记罗明和县长隆立新也都同时或分别十多次到十八洞,与十八洞村民一道深入细致地进行调研。半年里,他们走遍了十八洞的山山水水,与十八洞村民一道摸家底、算细账、找出路、挖穷根,确定了以种植、养殖、苗绣、劳务、乡村游五大产业为主的发展思路,制订了《十八洞村2014-2016年建整扶贫工作总体规划》(讨论稿),确立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与原生态协调统一,建筑与民族特色完美结合”的建设总原则,以“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为理念,打造“中国最美农村”,实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村更古、心更齐、情更浓”的目标,为十八洞的脱贫致富和繁荣发展定下基调、选准方向。
要改变十八洞贫穷落后的面貌,先得从“三通”“五改”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开始。这是公共服务,是便民和富民工程,更是民心工程。花垣县十八洞扶贫工作队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基础设施的扶贫建设,改变十八洞。
十八洞曾经是湖南省民委的扶贫点,在湖南省民委的努力下,修通了十八洞的通村公路。但是路通了,基础设施依然很差,田地之间的机耕道尚未铺设,农网改造尚未进行,民居改造尚未落实,宽带网络也尚未进村。十八洞依然是一张贫穷的白纸。
扶贫工作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农网改造。
可是,农网改造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太难。在农网改造过程中,扶贫工作队发现,最先要做的并不是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而是思想建设和改造。一部分穷惯了的十八洞人,“等、靠、要”思想十分严重。等,就是不管你怎么发动、怎么说好,我就是不做,反正你政府不准饿死人,要做你们政府自己做,你们政府要政绩、有责任,你们不做不行。所以,我等你们做事,等你们救济,我站在旁边看热闹。靠,就是什么都靠政府,什么都有政府兜底、政府买单,我不怕。靠山吃山,靠政府吃政府,心安理得,谁叫你是人民政府?要,就是没有了,就向你政府要,要了你政府还不能不给,不给你就不爱民不亲民,你就等着兴师问罪。谁要得越多,谁就越有本事。基于这种思想,你要他们出集体义务工,不出!你埋电线杆要占他们一点点田地,不让!阻工现象时有发生。
施六金,十八洞梨子寨人,一九七三年生,两个姐姐已经出嫁,就他跟八十多岁的老母亲生活。因为贫穷,一直娶不上媳妇。农网改造时,计划栽根电线杆在他家田里。好说歹说,总算同意。后来栽时,龙秀林担心他变卦,对代理村主任施金通说,是不是再跟他说一声。施金通说,他同意了,还说什么?再说,是我自家兄弟,不用说了,我做主了,栽就是!龙秀林一想,的确,施六金是施金通伯父的孩子,亲堂哥呢,不会有问题,就让人栽了电线杆。这一栽就麻烦了,这不是栽的电线杆,而是栽的一根导火线。施六金三天两头跑到扶贫工作队和村委会闹:哪个喊你们栽的?你们怎么栽的就怎么扯出来!不扯,我就剪了你们电线!龙秀林说,你不是同意了吗?你同意了我们才栽的啊!施六金吼,我先是同意了,现在不同意了!龙秀林说,人家都同意了,都没有反悔,你为什么反悔?施六金吼,人家是人家,我是我,我就是要反悔!龙秀林说,你不能说话不算数!施六金吼,我就是不准栽,你把我怎么样?龙秀林说,一个村的人都支持我们给村里办好事,施金通是你老弟,最应该支持的是你,没想到最不支持的是你!施六金吼,他是我老弟又怎么样?我又没得到他一粒米的好处,没占到他一分钱的便宜。他还做我的主?你没想到?哼,你没想到的事多得很呢!赶快把电线杆扯走,不然我就把电线剪了!施金通没想到这个堂哥这么不给自己面子,气愤地走到施六金面前说,你吼什么吼,我喊栽的,你要剪电线,先把我剪了,你要扯电线杆,先把我扯了!一个寨子的人,就你油盐不进、万人不和!
龙秀林知道跟一个不讲道理的人一时扯不清道不明,就说,栽电线杆,搞农网改造,是全村人同意的,是全村人的事,你要扯电线杆,要剪电线,得找全村人问问,看全村人同意不同意,全村人同意扯你就扯,同意剪你就剪,全村人不同意,你扯了、剪了,后果自负。施六金吼,我扯了、剪了,有鬼喊!全村人还吃了我?龙秀林说,有没有鬼喊,吃不吃得了你,你扯了剪了试试,我不拦你。
施六金哪敢问全村人,即便有个人煽阴风点鬼火,也不会全村人同意。施六金不敢扯,也不敢剪,有事没事找龙秀林闹。特别是喝了酒后,就在村里游来荡去,大吼大吵。龙秀林懒得理他,知道他不敢扯不敢剪,就图嘴巴快活,让他闹。民兵营长杨峰和龙先兰几个年轻人,实在看不下去了,就跑到施六金身边,指着施六金大骂,你再不识好歹,搞破坏,我们捶死你!施六金是个铁脑壳,不怕捶,但是也不敢胡作非为,只能想起了就跑去扶贫工作队闹一次,想起了又闹一次。
施六金大闹天宫的事,给了花垣县委和驻村扶贫队一个重要启示,就是你给群众做好事,不见得群众就满意和拥护,有时候真是油去了灯不亮。十八洞各地都多次发生过油去了灯不亮的事。比如扶贫工作队给某个贫困户送去一头价值五千元的耕牛,让他便于耕田犁地、发展生产,他转手就三千元卖掉了,吃光了。要从根上解决问题,还得从思想上抓起,还得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根,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克服趁机捞一把的不良行为,克服各人门前三尺硬土的冥顽不化。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变“人人为我”为“我为人人”。县委书记罗明亲自在十八洞组织召开群众代表大会,把党的惠民政策讲深讲透,普及了“投入有限、民力无穷、自力更生、建设家园”的十八洞精神,鼓励群众充分依靠自身力量脱贫致富,并指示县委驻村扶贫工作队全体同志充分调动一切因素,开动宣传机器,统一思想,凝聚人心,把思想建设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指路牌。
开动宣传机器的第一步,就是成立十八洞村民间艺术团,把有文艺特长和爱好文艺的村民组织起来,白天搞农网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晚上根据十八洞社情民意排练节目。由于十八洞的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了,家家劳力少,农活多,家务事多,扶贫工作队开始担心民间艺术团组织不起来,没想到,村民大会上一动员,报名者出乎意料的踊跃和积极,用扶贫工作队的话说,多得像麻雀赶稻米,一拨接一拨。苗乡十八洞,跟湘西其他土家苗寨一样,人们生下来就会唱歌,能走路就会跳舞,识文断字者虽少,能歌善舞者众多。
这些满身是汗、满腿是泥的乡民们,往往来不及扒一口饭,就从田里地里山里坡里披一身泥香花香和树香到村部排演节目来了。他们个个都是庄稼人,个个都是艺术家。种庄稼,是庄稼的行家里手;种艺术,是艺术的行家里手。他们的艺术,就像庄稼地里的庄稼,有泥土的孕育、阳光的熏染、风雨的沁润,自得泥土的气息、阳光的芳香和风雨的清爽,都一如稻穗、麦穗和玉米,饱满、沉实,翻滚着金色的光芒。
他们的第一个节目,就是根据湘西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改编的关于一个懒汉“等、靠、要”最终饿死的故事。这个懒汉从小好吃懒做,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几十岁的人了,只差父母喂。后来父母年老体衰快死时,担心他饿死,就给他准备了十几个大饼用绳子穿着挂在脖子上,他饿了就吃一口,饿了再吃一口,吃完了也不愿自己做,活活饿死。表演时,父母的辛劳催下了村民的阵阵眼泪,而懒汉的懒惰又引发了村民的阵阵笑声和叹息。第二个节目是根据邻村的劳动模范事迹改编的勤劳致富的故事。第三个节目是根据十八洞真实人物改编的有村民百般阻拦村公益建设而惹众怒的故事。一台节目下来,扶贫工作队不先表态讲话,而是先请村民们一个个上台谈感想,效果出奇的好。村民们的感想接地气,接心灵,讲得比扶贫工作队的总结生动百倍。关于“等、靠、要”,他们说,懒就穷屙痢巴子,勤就富捡金银子;人怕没志,树怕没皮;佛争一炷香,人争一口气;无志山压山,有志人上人;人要勤成筑窝燕,切莫懒成烂恶蛇;靠人可以靠一时,靠己才能靠一世。关于公益事业,他们说,莫当挡路狗,要做开路神;人好受人敬,人恶讨人恨;今日让人一根线,明日得人一片天;莫道万事不求人,要求人时天不灵。这种寓教于乐,以乐受教的形式,就像天空中倾泻而来的阳光,一下子就把十八洞村民照得心灵亮堂。
此后,扶贫工作队又组织十八洞民间艺术团排演了关于赌博危害、孝敬老人、团结互助、见义勇为、拾金不昧等节目,这些节目都取材于身边,来自民间,真实,可信,直抵人心,让人心月华似水,清水洗尘,把村风、民风变得更为明澈和澄净。每当有人做得不好时,这些节目就会像一面镜子浮现出来,照出自己的影子,照亮自己的心灵。村民们说,如果自己不照,就会有一村的人一人拿起一面镜子,照妖镜一样照你,照得你原形毕露、无地自容。
每隔半年,十八洞村民就会选一个日子,与山风和月光一同出发,去参加一个庄严的盛会:村民道德评比大会。月光朦胧,他们的心也朦胧。山风微微,他们的心也微微。踩着上上下下、起起伏伏的村路,他们的心也上上下下、起起伏伏。他们不知道道德评比大会上,自己能评几星,即便评不上五星,千万别垫底,别踩蛇尾巴,那可丢了祖上的脸。
道德评比,是扶贫工作队扶贫要扶志的关键一环,是十八洞文艺宣传队的重要补充和升华。评比分公益事业、遵纪守法、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六部分。与会的全体村民以组为单位,按照这六个部分对每个家庭成员无记名投票打分,当场唱票,当场计分,家庭成员综合得分九十分以上为五星级家庭,八十分以上为四星级家庭,七十分以上为三星级家庭,六十分以上为二星级家庭,五十分以下,没有星级。每个星级都必须在家门口挂上星级牌。这一招,实在厉害,对每一个家庭都有一种伤筋动骨的扯动。用村民们的话说,那些平时家风好的,每一次评比都是一场大考;那些平时家风不好的,每一次评比都是上一次战场。每一个人都怕自己评不上好星级,如果次次都没有好星级,甚至没有星级,那名声可就臭了,养儿娶不到好媳妇,养女嫁不到好人家,养猪都卖不到好价钱。
第一次评比会上,施成富、龙德成夫妇家因为各方面最好,得分最多,被全体村民评为第一名。而施六金因为电线杆的事,被全体村民投票为二星级道德家庭,是整个村子最差的。全村基本上都是四星、五星、三星,只有施六金一家是二星,这对施六金和全村人都是一个很大的震动。这说明什么?说明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谁好谁不好,群众就是老天爷,看得清清楚楚,谁都逃不过。不好好干不行,拖后腿不行,捣蛋搞破坏更不行!就此,凡是十八洞的公益事业,再无一人敢挑刺倒毛。
得了最差家庭的施六金,当场羞愧难当,悄然离开。平时的威风,一下子被群众雪亮的眼睛看蔫了。众怒难犯啊,你惹一寨人,一寨人惹你,你恨一寨人,一寨人恨你!施六金回到家里,被老母亲哭着一顿臭骂:跟你讲了,不要闹不要闹,你就是不听,就是闹。这下好了,全村道德最差,你让我老脸往哪放?你死了的老爹都死不瞑目!全村最差最坏的人,哪个还看得起你?你这一辈子就莫想讨婆娘,打光棍算了!
望着大门口高挂着的二星家庭牌,施六金真是无地自容。那不是一块普通的小木牌,而是一块深重的耻辱碑。他越想越羞耻,越想越觉得问题严重,就把牌匾摘了下来。村里人见施六金自作主张摘了牌匾,就要求工作队再挂上。龙秀林说,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惩罚一个人,而是教育一个人、挽救一个人。施六金晓得摘掉牌匾,说明他还有羞耻心,还能教育,是好事。人怕的是像茅厕里的石头又臭又硬,还不知羞耻。他晓得羞耻,说明他已经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对那些犯错误的人,我们不能一根绳子把他捆死了,而是要解开绳子让他跟我们一起干。
得知施六金被评为最差星级家庭,县委书记罗明觉得是教育施六金的最好机会,也是教育全村人的好机会。评完不到十天,他就连夜驱车来到十八洞,去找施六金谈心。
当罗明出现在施六金面前时,施六金没有回过神来。他想,这下完了,县委书记都来找他问罪了,麻烦惹大了,木头一样愣在那里。罗明一看笑了,嘿,怎么客人来了不欢迎啊?施六金这才回过神来赶紧让座,叫了声罗书记,稀客稀客!罗明说,我天天来,还什么稀客,你莫紧张,我就来看看你。施六金不等罗明说明来意就自己赶忙辩解开了:我就那么说说,我也没剪电线、没扯电线杆啊!罗明顺势接过话题说,你没剪电线、没扯电线杆是对的,说明你还是爱十八洞,不坏,所以大家没有给你打六十分以下,六十分以下就是不及格,更丢人!我没剪电线、没扯电线杆,大家为什么还给打最低?施六金说。罗明说,我们先分析事情经过,你为什么不让工作队和村委会把电线杆栽到你田里呢?施六金说,我不好栽秧。罗明说,一个村这么大的农网改造,要栽很多根电线杆,栽到人家田里土里,人家怎么没讲不方便呢?人家也要栽秧也要种地。施六金又拿出了跟工作队大闹天宫的话,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罗明笑了,怎么人家是人家你是你?你比人家多长了一个鼻子还是眼睛?你是变形金刚还是飞天超人?一句话,把施六金和大家都逗笑了。
施六金低下头不好意思地说,那倒不是,那倒不是。罗明说,那你讲是什么?你讲出理由呢,我就佩服你。施六金想了想说,主要是我舍不得田土,田土太少了!罗明说,你舍不得田土,田土太少,我理解,十八洞不光你一个人田土少,是家家都田土少,人家怎么不闹就你闹呢?你再讲讲理由,讲出来了,我还是佩服你。施六金想了想,说我讲不出其他理由了,就是田土太少了才不准他们栽。罗明说,问题是,技术勘探测量,必须经过你田里,不经过你田里,这个工程就得改线路,一改线路就得花更多的钱,就算花更多的钱,也得经过人家田里地里,如果人家也像你一样这也不让栽那也不让栽,栽到哪里去?栽到天上去?一句话,又把施六金和大家惹笑了。罗明也笑了,说,要是真能栽到天上去,我哪个也不请,就请你往天上栽,我跟你一起栽,你栽得不?施六金笑了,栽不得,栽不得。罗明说,我们湘西人讲的话丑脾气臭,你是典型的话丑脾气臭,懂大道理不懂小是非。你看,你没剪电线,没扯电线杆,说明你是懂大道理的,晓得剪了扯了是破坏,又得罪全村人,但你又不服气偏要闹,好像闹了心里就舒服了,闹了就与众不同有本事了,图嘴巴快活,这就是不懂小是非。结果呢?大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你嘴巴快活了,心里难受了,对不?施六金频频点头。罗明见施六金频频点头,就继续说,这就是我们湘西人讲的,又不会为人又不会做事,你一个本来老实本分的人,怎么分不清好坏,要做违背大家利益包括自己利益的事呢?农网改造是给每个人都造福的事,你反对阻拦,大家看你不就像个恶人吗?大家不投你反对票才怪!其实,左看右看你都不是恶人,是老实人嘛。施六金笑,我本来就是老实人。罗明笑,是的,老实人做倔巴事。你看,你现在还是单身汉,你要是这个臭脾气不改,大家还给你打最低分,你以后还找得到媳妇啊?哪个女的敢来跟你坐啊。大家一听又笑。施六金不好意思地说,这件事我是真做得不好。罗明说,做得不好没关系,毛主席都讲了,知错就改还是好同志,何况你没把事情做绝,大家会原谅你的。不要灰心,干好干坏我们都看到的,只要你振作起来,好好干,我第一个支持你!
施六金感动地说,你一个县委书记都相信我,我不好好干就太不懂味、不是人了,书记放心,我一定做十八洞最好的村民!罗明说,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以后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可以直接找我,我把电话留给你。
就此,施六金成了罗明的朋友。罗明每次来十八洞都要看看施六金,问问施六金的情况。施六金换了一个人似的,事事带头,处处在前,成了十八洞脱贫致富的积极分子。罗明看在眼里,喜在心上,让扶贫队把他送到县里进行导游培训。因为他能说会道,是当导游的好手。学成归来的施六金,成了十八洞旅游的第一批导游,而且是免费导游。每天给游客当导游的施六金,听到游客夸自己、夸十八洞时,觉得自己有价值,荣誉感空前增加,责任感也空前增加。看施六金家的房子柱子朽了,房子歪了,工作队拨了两千多元钱给施六金,让他把家里的几根柱子换了,把房子拉直了。
现在的施六金,不但红红火火地开了一个农家乐,还在游客必经的路边摆了一个小摊,卖十八洞的土特产和矿泉水、烟、饮料等货品。在村委会换届选举中,施六金还被选为梨子寨村民小组组长。四十岁也没娶上的媳妇,也像一首歌里唱的: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好像一只蝴蝶,飞进我的窗口。
令人没想到的是,十八洞还有一个道德讲堂。这个二〇一四年九月二十三日开办的十八洞村道德讲堂,与全国性质的大讲堂最大的区别是,它不是请某一个知名专家来讲,而是十八洞老百姓自己上台讲。讲身边典型,讲外边见闻,讲人生感受,讲理想梦想。火车轮下救人的龙兴刚、拾金不昧的杨秀富、助人为乐的隆会、孝敬老人的王晴霞等,都是村民们踊跃登台演讲时,发现的身边典型。这个讲堂不定期开讲,如今已举办十多期,深受百姓欢迎。
二〇一四年十一月三日,习总书记视察十八洞一周年的日子,扶贫工作队和十八洞村委会举办了首届“一一·三颁奖晚会”,表彰了四十八位表现突出的道德模范,为大家树立了身边的榜样。
就此,本就民风淳朴的十八洞,社会风尚更好,责任感、荣誉感、奉献感空前增强,人人都爱十八洞,人人不负十八洞。十八洞村的“三通”“五改”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全部顺利施行。全村拓宽村道四点八公里,二百二十五户房前屋后铺上了青石板,家家通上了自来水、户户用上了放心电,村民生活环境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人心得到了空前的凝聚。
[责任编辑 梁 豪]
本文为节选,完整内容刊发于《人民文学》2017年第10期。
杂志美编:郭雪艳
专题编辑:梁 豪